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最郁闷校长”背后:您在培养“中国式巨婴”吗? | 关注

2017-03-21 现代教育报

↑ 点击上方“现代教育报”即可关注我们


近日,杭州市一位“最郁闷校长”引发热议。

杭州市东园小学副校长吴海燕最近走红网络,原因是她干了一件“费力不讨好”的事情。

给600多位家长发短信,只收到2条回复


在一个下雨天,吴海燕发现90%进校门的家长都是一手搀着娃,一手撑着伞,身上挂着沉重的书包。


到了教学楼后,几个孩子坐在凳子上翘着腿聊天,前面是爸爸妈妈,甚至是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,或蹲或跪,替娃换好鞋子,再目送孩子走进教室。


吴海燕做了决定,对全校的孩子说:从今以后,下雨天将不允许家长进校园接送学生。并拟了一条300多字的信息,发给了班主任和家委会会长,要求他们转发给各班家长——

 

“本周开始将启动雨雨雨模式,今天在校园观察了半个小时,发现很多家长背着书包,蹲在地上帮孩子换鞋子!刚才学校广播已经反馈本项不应该发生的事情,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,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!从明天开始,请各位家长让孩子自己背着书包、撑着伞,拿着换的鞋子,自己进学校在一楼走廊换鞋后上楼!放学时在教室换鞋后排队撑伞出学校!

 

温馨提示:雨伞请用有弯钩的以便挂在走廊栏杆上,所有雨具不允许进入教室;书包请孩子每天晚上自己根据课程表进行整理,经常用的字典、课外书等可放学校柜子里!

 

本项决定是为了更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疼孩子就要从他长远发展入手,包办代替是溺爱,请在家里也有意识培养孩子独立做事能力!请将本条信息内容传达给家里所有可能会接送的家长处,谢谢!”

 

沉思过后,她又给全校600多位学生的家长陆续发了3条短信,“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,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!"她在短信中说。

结果令吴海燕诧异,3条短信发出后石沉大海,600多名家长只有2人回复。




吴海燕是失落的,但她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想法。因为她觉得,这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疼孩子就要从他长远发展入手,包办代替其实是一种溺爱。

“溺”,词典上解释为“淹没”的意思。人被水淹没了叫“溺毙”,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,那也会“淹没”孩子的,这就是溺爱,是一种失去理智,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。


溺爱孩子的十种表现


中国家庭教育培养了很多“巨婴”,很多孩子都丧失了基本的自理能力。

在美国,父母很重视让孩子参与到家务生活中。
在美国父母的眼中,无论孩子的年龄大小,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,所以告诉孩子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,因此承担家务也就成了最好的方式。

国内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很容易忽视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,为孩子事事包办、溺爱孩子的状况并非少见。
以下就是比较典型的10种溺爱的形式:


1、特殊待遇

  

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,处处特殊照顾,如吃“独食”,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;做“独生”,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,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,送礼物……

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,习惯于高人一等,必然变得自私,没有同情心,不会关心他人。

2、过分注意

一家人时刻关照他,陪伴他。过年过节,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,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,欢迎孩子表演节目,掌声不断。

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,确实变成“小太阳”了。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,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,注意力极其分散,“人来疯”也特别严重,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。

3、轻易满足

孩子要什么就给。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,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。

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、讲究物质享受、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,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。

4、生活懒散

允许孩子饮食起居、学习没有规律,要怎样就怎样,睡懒觉,不吃饭,白天游游荡荡,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。

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、好奇心,做人得过且过,做事心猿意马,有始无终,虎头蛇尾。



5、祈求央告

  

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,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。

孩子的心理是,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,不但不能明辨是非,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,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。


6、包办代替

 

我曾问一些妈妈,要不要求孩子劳动,有的竟说:“我疼都来不及,还忍心让孩子劳动?”也有的说:“叫‘小东西’做事更麻烦,还不如我帮他做了。”

  

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,还不会穿衣,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,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,这样包办下去,必然失去一个勤劳、善良、富有同情心的能干、上进的孩子。这决不是耸人听闻。


7、大惊小怪

  

本来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,孩子不怕水,不怕黑,不怕摔跤,不怕病痛。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。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?

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,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,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。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。


8、害怕哭闹

  

由于从小迁就孩子,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、睡地、不吃饭来要挟父母。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,投降,依从,迁就。

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;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,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、无情、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。

9、剥夺独立

为了绝对安全,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,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。更有甚者,有的孩子成了“小尾巴”,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,搂抱着睡,偎 依着坐,驮在背上走;含在嘴里怕融化,吐出来怕飞走。

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,丧失自信,养成依赖心理,还往往成为“把门虎”,在家里横行霸道,到外面 胆小如鼠,造成严重性格缺陷。

10、当面袒护

有时爸爸管孩子,妈妈护着:“不要太严了,他还小呢。”有的父母教孩子,奶奶会站出来说话:“你们不能要求太急,他大了自然会好;你们小的时 候,还远远没有他好呢!”

这样的孩子当然是“教不了”啦!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,而且时时有“保护伞”和“避难所”,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,有时还会造成 家庭不睦。

以上情况虽然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,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,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。


学校要发挥引导作用,提升家庭教育水平


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“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就是学校—家庭教育。” 家庭是为孩子“打底色”的地方,学校是有意识地、有目的的专业机构,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、互相支持。

为了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,学校需要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,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,提高家庭教育水平。



目前,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指导和影响家庭教育。

1、定期举办主题和形式多样的家长专题讲座,邀请所有家长参加。如请学校老师与家长沟通学校育人理念,请教育专家讲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、合适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。

2、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和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经验,帮家长答疑解惑。或定期召开班级负责人会议,总结交流各班管理经验,让家长放心。

3、建立家长学校,给家长制订成长计划,让他们了解当今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、丰富的教育内涵和校园文化,帮助家长成长,进而通过他们去影响孩子。

4、组件家长“智囊团”,由家长之间互相提供服务和帮助,分享他们的独门秘籍,形成家长互助的氛围和机制,让家长影响家长。

5、在家校沟通平台如校报、学校公众号中设计“家校沟通”的栏目,每期一个话题,就学校发展需要和家长关心的话题进行问卷调查,并汇集相关问题与家长沟通和交流。


我们要以科学的爱,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。现在,温柔的教育已太多,家庭
学校都应该适当地强硬起来,教会孩子独立,承担责任,这才是属于孩子真正的成长。




来源:参考钱江晚报、人民教育、升学宝、新校长传媒综合整理

图片:网络,插画 by yuugi83

编辑:现教君




  推荐阅读  

孩子的教养,与贫富无关,只在乎生活的细节

《朗读者》中,这四位名人父亲的教子经,值得每位家长学习

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考试,你及格了么?

别怪孩子跑得不远,只怨你当年目光短浅

小学入学年龄放宽?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在这里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